欢迎来到曲阳石雕厂,我厂专业加工制作古建、人物、动物、佛像等石雕雕塑,款式多、质量好、价格实惠,欢迎来厂参观考察!定制订购电话:135-8216-1651

国家宝藏走进洛阳博物馆(9)东汉石辟邪

发布时间: | 访问人次:177

一、文物简介

东汉石辟邪(洛阳博物馆镇馆之宝)

石辟邪

东汉,石刻

高1.9米,通长2.9米,重约8吨

洛阳博物馆藏

二、深度品鉴

身生双翼,形似狮虎,线条优美,富有动感。如今,这只极具汉风神韵的“戴翼灵兽”——东汉石辟邪,

作为洛阳博物馆的镇馆之宝傲立展厅,在无声传递着中国石刻艺术之美的同时,也把谜一样的身世留给了后人。

东汉石辟邪(洛阳博物馆镇馆之宝)

1992年12月,在河南孟津老城油坊街村西约500米,西北距汉光武帝原陵约1公里处,正在这里修筑水渠的村民,挖至距地表约5米深处时,碰到了一个硬物,怎么也挖不动了。当地文物部门闻讯,上封锁了现场,组织人力物力进行发掘。这件东汉石辟邪出土以后,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其最大的特点就是气势宏大,在同类的辟邪造型里边,可以说它是最精美的,这是一点。

另外一点,石辟邪还有个独特的地方,那就是它生出了双翼,这在石兽里边东汉以前是没有见过的。而这种风格的特点,在西域同时期的石兽上面比较流行,所以它也是中西文化交流的一种见证,这在其他国内的发现中极其罕见的。

综上两点之最,石辟邪作为一个国宝是当之无愧的。

东汉石辟邪(洛阳博物馆镇馆之宝)

这是用一块完整青石雕刻而成的雄性石兽,它高1.9米,通长2.9米,重约8吨,作昂首奔走的姿态,怒目竖眉,两耳斜立,张嘴伸舌,步履矫健。这件石兽与人们常见的石羊、石象、石马、石狮都不同。它身生双翼,像狮子又像虎豹,它到底是什么动物呢?专家们经过研究认为,它就是传说中的辟邪。

从这个古文献记载上来看啊,“聚窟洲有天禄、辟邪。”它是人们,是利用它作为这个辟邪用,作为陵墓前的一个标识。就是墓主人,使他能安息,不受妖魔的干扰

不难看出,这件石辟邪是古代匠师们以丰富的遐想,创造出来的祥瑞之兽。其中最耐人寻味的是石辟邪左前爪抓一个小石兽,并非意欲吞噬,而是在游戏玩耍,这一富有人情味的动作,不仅表现了雕刻巨匠的奇巧构思,也使作品更有魅力。

从这个雕刻的刀法上来讲啊,它是有这个圆雕,有方刀法,有圆刀法,有平雕,有透雕。另外它这个雕刻艺术上,它运用了点、线、面、体自然结合,所以形成了这样一个威猛非常,气势很大的这个石兽。

面对这样精美的石刻艺术,我们不禁想问这尊千年神兽是在为谁守望呢?石辟邪出土位置在汉光武帝原陵东南约1000米,多数专家认为这件石辟邪应该是东汉光武帝的陵前神兽。但至今神兽的身份一直无人破解。

尽管身份存疑,但丝毫不影响这只代表了中国汉代石刻艺术最高成就的石辟邪的吸引力。近年来,不少国家纷纷有意邀请石辟邪出国访问,但大多因不好运输而作罢。最后仅有美国费尽周折花巨资用专机将它运到纽约参展。

东汉石辟邪(洛阳博物馆镇馆之宝)

到目前为止,洛阳出土的汉代大型石辟邪共有五件,洛阳博物馆珍藏的这件石辟邪是中原地区体型最大的、雕刻最精美、气韵最为生动的一件,堪称同类石刻中的经典代表。其充满自信豪迈的姿态,令人在感受它阳刚之美的同时,更深深品味到了中国汉代石刻艺术的博大沉雄。

三、文化解读

辟邪,古代传说中的神兽。

截至目前,我们可知最早对辟邪进行记载并加以描述的是汉代的东方朔,

其所著的《十洲记》中记载:“聚窟洲在西海中,申未之地,地方三千里,北接昆仑二十六万里,去东岸二十四万里,上多真仙灵宫,宫第比门不可胜数,及有狮子,辟邪巨齿,天禄长牙,铜头铁额之兽。”

在这里,东方朔将天禄、辟邪等视作神兽,这与两汉时期中外文化艺术的交流是分不开的。

中国古代的艺术作品中,动物形象总体上可分作两大类:其一是写实的动物,其二是融合多种动物加以夸张想象、变形而成。而后者,通常也被看作为珍禽瑞兽。今天我们所说的辟邪、天禄、麒麟等,均属于此类。

而在东汉时期,它们的外部形象,整体上比较接近狮、鹿特征。

根据当代有关学者的研究,“辟邪”可能就是古代文献中所记载的“符拔”,现在,大家一般习惯上统称为“辟邪”。也有研究认为,有一角者为“天禄”;有二角的为“辟邪”;而无角的是“符拔”。

《汉书西域传》:“乌弋山离国,王去长安万二千里……而有桃拔、师子、犀牛……绝远,汉使希至。”

曹魏时期的孟康注曰:“桃拔,一名符拔,似鹿,长尾,一角者或为天鹿,两角者或为辟邪。”

《后汉书章帝纪》记载:“章和元年,月氏国遣使献扶拔、师子。”

《后汉书西域传》也有同样记载,并言“符拔形似麟而无角。”

《抱朴子》中也载:“又有神兽,名狮子、辟邪、三鹿、焦羊,铜头铁额,长牙凿齿之属,三十六种,尽知其名,则天下之饿鬼饿兽,不敢犯人也。”

在我国古代的文献记载中,辟邪与天禄往往是成对出现的。

唐人李贤作注《后汉书灵帝纪》时记云:“今邓州南阳县北有宗资碑,旁有两石兽,镌其膊,一曰‘天禄’,一曰‘辟邪’。”

古人认为,辟邪有驱邪祛鬼之用。

汉籍《急就篇》卷三记载:“射鬾、辟邪,除群凶。”唐代颜师古注曰:“射鬾、辟邪,皆神兽名。……辟邪,言能辟御妖邪也。”《小尔雅广言》亦载:“辟,除也。”明代周祈在《名义考卷十》记载:“祓除不详,故谓之辟邪;永绥百禄,故谓之天禄。汉立天禄于阁门,古人置辟邪于步揺上,皆取祓除永绥之意。”

由此可知,“辟邪”的本义,即驱走邪秽,破除不祥。在我国古代,一些丝织物、旗子,以及带钩、印纽、钟纽等物品,也常常以辟邪作为装饰。

古籍《博古图》中,也记载有辟邪车。而且在南朝皇帝的陵墓神道两侧,辟邪石雕也是常见的石刻。

四、比较研究

在汉代遗址和墓葬中曾发现有玉辟邪

1966年在陕西咸阳西汉渭陵遗址中发现的玉辟邪,高2.5厘米,长5.8厘米,通体圆雕,仰首挺胸,目视前方,张口露齿,头顶中部雕有一角,颔下胡须,腹两侧有翼,长尾垂于地下。表面有原玉璞皮质色。

陕西咸阳西汉渭陵遗址出土玉辟邪

1978年,陕西宝鸡一座东汉墓中也出土有一件玉辟邪,高18.5厘米,长18厘米,形式与上述两件基本相似,背上有圆筒形插座,插座、首和身躯阴刻有圆圈纹、短平行线纹等纹饰。

陕西宝鸡东汉墓出土玉辟邪

汉晋南北朝时期的墓葬前,也见有辟邪神兽雕刻。

南阳宗资墓前有石辟邪、天禄一对,均高165厘米,一尊长220厘米,另一尊长235厘米,石灰岩雕成,基本完整,现存南阳汉画馆。

石兽昂首挺胸,引颈张口,怒目圆睁,突骨暴筋,两肩有翼,后有长尾卷盘于臀部。下腹部的肋骨根根突起,翅膀羽毛整齐排列。两胁生有针髭,胸部上饰半环形弦纹,胸下用阴线刻有片片相叠的鳞甲、下腹疾收。两石兽的嘴和四肢有残缺,胸前也残留有长舌的痕迹。膊上有铭,一曰“天禄”,一曰“辟邪”。宗资任职于东汉桓帝时,卒于延熹九年(公元166年),故知其墓前石兽当刻于公元166年左右。

河南南阳宗资墓前石辟邪

许昌发现的东汉石辟邪长150厘米,高130厘米,

1978年河南省许昌市榆林出土。

系用整块石头雕刻而成,呈站立状,昂首挺胸,瞪目张口、头部有两耳,腮部突出,腹部紧收,腿部肌肉隆起,四肢和尾巴置于长方形板座上,尾部下垂作为支撑,整体造型雄健豪迈。

南朝萧齐时期景帝修安陵前石辟邪

南朝萧齐时期陵墓前的石辟邪,以景帝修安陵的为代表,位于今江苏省丹阳市胡桥乡仙塘。

西侧者身长2.9米,高2.42米。颈长胸凸,腰细而耸,整体呈“S”形,双目圆睁,昂首张口,头顶独角,角上缀满鳍纹,鼻短而平,双膊生翼,翼面雕饰复杂,前端以漩涡纹连接后面的长翎,鳍甲纹上雕刻一朵六瓣莲花纹。脊雕刻成连缀的串珠状,节节凸起。身躯较长,颈部上端略细,腹部收缩,使胸部和臀部显得愈加丰满,尾部自然卷曲下垂至底座,全身饰有蔓草纹。繁缛的装饰风格成为这件作品的重要特色。强调了行进中腿部关节运动的刻画,也强化了动势。这件辟邪造型基本上沿用了东汉时期的图式,但强化了“S”形的结构,并以夸张的手法表现其身躯的扭动。

南朝萧齐时期景帝修安陵前石辟邪

萧梁时期的石辟邪风格一如南齐,突出宏伟豪迈的气势,以梁吴平忠侯萧景墓前石兽(图六)为代表,位于今南京市化门外东上花林村。

梁吴平忠侯萧景墓前石兽

兽高3.5米,长3.8米,体形肥硕强健,昂首朝天,张口垂舌,颈短而粗,头身之间弧形线极有张力。肩两侧亦有翼,为七翎,毛羽均以线刻图案化表现,胸前还饰有以阴刻线条表示的鬣毛,卷曲如蔓,舒展流畅。整体上看,这件石兽身躯庞大,肥硕丰满,圆中带方,气势宏大,具有威严豪迈、气吞山河的气概。

五、趣味问答

为什么有的辟邪带有翼,而有的辟邪没有双翼?

上期趣味问国家宝藏走进洛阳博物馆(8)彩绘陶百花灯答答案:彩绘陶百花灯底座下的动物们为什么要按照顺时针跑,因为受“事死如事生”的丧葬观影响,还是按照阳间的顺时针法则运行。

你猜对了吗

电话咨询
135-8216-1651
微信咨询
扫一扫快速获取报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