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曲阳石雕厂,我厂专业加工制作古建、人物、动物、佛像等石雕雕塑,款式多、质量好、价格实惠,欢迎来厂参观考察!定制订购电话:135-8216-1651

台湾寺院的石雕龙柱,凤柱各种石柱文化

发布时间: | 访问人次:167

中国传统建筑以屋顶、梁、台基为三要素,其构成与形状力求符合“天人合一”的原则。以树木结构而言,树干就是柱子,横枝化为栋梁,树叶形成屋顶,植根于大地犹如建立台基。于是,柱列成行,栋梁交错,屋顶崇伟,台基稳固,一栋建筑宛如一座森林。柱子功能与材料见林也要见树,见树则要见枝干。柱子具有承重的功能,木料或石材的选择必须坚实稳固。基本上木柱不施雕刻,以免破坏木材组织、降低承重能力。油漆用以保护木柱材料,增加美化色彩。对联悬挂于木柱,点缀空间气质。即使单纯造型的柱列,一字排开,气势依然恢宏。

建筑立面的装修十分重要,无华的素柱虽然雅致,但总令人觉得过于单调简陋。因此,既要承重,又要装饰,石雕柱、凤柱、各种文化柱等由此应运而生,形成普遍的存在之物。亦有采用较为贵重的铜铸嵌花柱,只是数量稀少而己。至于近代水泥柱,虽有塑造纹饰,却显粗糙。相反,磨石子形式的水泥柱,有天然的彩色纹饰,颇具特色。

柱子随着时代的不同而产生多元的变化,它不只是可以提供装饰艺术的欣赏功能和传达雕刻风格的鉴赏功能,更重要的是可以反映常住民文化的价值观念。石雕龙柱、凤柱、各种文化柱等类型与布局。

所谓雕花石柱,即指外表雕刻图案纹饰的石柱,并且成双成对,拱卫中央。依据田野调查,台湾地区寺庙现存石雕龙柱、凤柱、文化柱、雕花石柱的类型计有以下六种:

(一)楹联柱

镌刻对联,或有悬挂与边框花饰,属于文字线条的表现,最为常见。

(二)蟠龙柱(也叫做石雕龙柱或龙柱华表雕刻)

石雕祥龙,一柱一龙,龙首至颈、颈至腹、腹至尾而形成三曲,间有云朵、海浪、龙珠等附属饰物。台南开基天后宫双龙头下尾上,仰首互视,属典型布局;鹿港龙山寺双龙一上一下,俯视仰望,采用对角构图;新庄广福宫则双龙居中平视,上下均分,属巧妙安排。(图1)

随着时代演化,单龙盘柱变成一柱二龙,上者向外,下者向内,或上下方向互异、各争天地,俗称“翻天覆地”,甚至有一柱九龙缠绕、镂空透雕的“九龙柱”。鹿耳门天后宫九龙盘柱,天兵天将群集其间,热闹异常;下有多只鲤鱼吐水,水浪线条交错,密密麻麻。

(三)石雕凤凰

透雕瑞凤,一柱一凤,亦随时代推移而累加花草、百鸟、仙女等附属饰物,故又称“花鸟柱”。湾里万年殿双凤一上一下,斜角互视,属典型的布局;也有一柱二凤,振翅扬翼,配合众鸟争鸣、百花齐放,显得喜气洋洋。

(四)石雕龙凤柱

透雕龙凤,或龙上凤下,或凤上龙下,双龙相望,凤凰回首,动感十足。龙凤柱见下图:

(五)石雕蝙蝠

圆雕蝙蝠,一柱五蝠二鹤,飞翔共舞,象征“五福临门”。

(六)石雕人物

圆雕各种人物,僧侣绅士、书生樵夫、老人稚童,或伸懒腰、打哈欠,或正衣冠、系鞋带,诉说着人间百态。雕花石柱题材与意义

雕花石柱多位于寺庙的三川步口、檐廊、拜亭、正殿与后殿,亦即建筑的中轴线上,用来呈现立面的装饰、主要出入空间的引导。在雕刻题材上,具有迎祥纳福、文化教育与观瞻表彰的意义。雕花石柱既表现石雕的艺术美感,也表现寺庙的自我意念。(图2)

龙与凤是雕花石柱最主要的题材,却非实际生物,所有造型均来自于民间传说、想象与创造,所有意义也都定于一尊。我们可以从传统典故中,了解匠师们创作意旨的一些背景。

(一)据说龙是一种图腾,古代一源;四是“护藏龙”,保护着天下的万物。龙还代表方位,它象征东方,即太阳升起的地方。

(二)龙是皇权的象征,五爪金龙象征皇帝,平民不得僧越使用,只好雕饰三爪或四爪,成为民间高贵吉祥的代表。传说“江海鱼集龙门下,登者化龙”,而且“一登龙门,声誉十倍”,世人便以龙门比喻高名硕望,于是,“鱼化龙、登龙门”典故自然地成为其重要的创作题材。

(三)凤是神鸟,雄曰凤,雌曰凰。其形象汇聚了驼头鱼尾、龙文龟背、燕领鸡咏,青首骄翼,五色俱备。(图3)传说它出于东方君子之国,翱翔四海之外,过昆仑,饮砒柱,灌羽弱水,暮宿丹穴,见则天下大安宁!“凤个以蛇为图腾的民族或部落,在合并其他民族或部落的过程中,吸收各种图腾中的某一部分,例如头、鹿角、鸟翼、鱼鳞、兽足、凤爪等,遂构成龙的图像。在中国人的观念中,虽然龙以各种形象出现,但龙仍然是一种性情良好、温和仁慈的神物,有很高的德性。古人把龙分为四种:一是“天龙”,代表着天的更生力量;二是“神龙”,起“兴云布雨”的作用;三是“地龙”,分派着地上的泉水与水凰来仪”一词,即在诉求典范来自东方。

(四)凤凰为百鸟之王,飞则群鸟随从,又非竹实不食,非灵泉不饮,非梧桐不落,出则王政太平,国家有道。由于凤所居丹穴,即丹山或朝阳山谷,故称丹凤;“丹凤朝阳”与“百鸟朝凤”诸词,遂成为代表性的题材。凤凰风姿绰约,是皇权的象征,也是民间高贵吉祥的代表。传说莺鸟是凤凰的同类,所以“莺翔凤集”与“莺凤和鸣”也成为重要的题材。

中国人喜欢龙凤,寺庙既有石雕龙柱,必有石雕凤柱,更结合成为龙凤柱。“龙图凤历”“龙飞凤舞”“龙章凤姿”“龙跃凤鸣”“龙兴凤举”“龙凤呈祥”等词语,无一不表露出高贵华丽、祥瑞喜庆的意义。至于附属饰物,如云与海用以配合龙的特性,牡丹与梧桐用以强调凤的特质,水族、百鸟与官将用以增加热闹气氛以及营造尊卑的主从关系。

雕花石柱欣赏与断代

石雕龙柱的意义体现在哪些方面,由于台湾地区寺庙现存清代雕花石柱不多,难以确切进行断代分析。仅就台南市所见,参照他地所闻,试从落款、材质、雕工、类型与造型等方面,略述不同时代的风格。

(一)清代雕花石柱多将建立年代直接刻于柱身,例如北港朝天宫乾隆四十年(1775年)的龙柱。即使没有落款年代,我们依据材质、雕工、造型与寺庙修建年代等相关因素,亦可作出比较可信的推断。至于日据时期的现代雕花石柱,因多采用凤衔磐牌、仙童抬卷形式,且多将建立年代镌刻其上,则极容易辨识。

(二)清代雕花石柱所采用的材质计有大陆所产的青斗石、花岗岩与台北所产的观音山石三种,其中以青斗石最佳,色泽墨绿,质感紧密;花岗岩次之,纹理清晰,坚硬耐久;观音山石灰黑松脆,毛细孔粗大,纤柔程度不足。在台湾北部可以发现上述三种石质的雕花柱,台湾中、南部则多采用青斗石与花岗岩。

据时期的现代雕花石柱多采用观音山石,惜材质欠佳,竟用黑漆勾勒雕刻题材的轮廓;间有采用青斗石或花岗岩,雕工、造型却与清代大异其趣。

(三)雕刻方式有圆雕与透雕两种,前者表现出修长、浑厚、稳重与扎实的风格,后者表现出肥壮、繁复、镂空与花哨的风格。二者皆以犀利的雕工取胜,足以雅俗共赏。

但是清代雕花石柱多采圆雕,如有透雕,仅止于龙的胡须、鬃发、四肢与尾部,典雅简朴为其主要特色;清末以至日据时期,逐渐增加镂空部位,柱身也加宽加厚,如淡水龙山寺光绪二年(1876年)的石雕龙柱即己出现透雕山石与弯曲龙身。台湾光复以来,凭电动机械的威力,出现所谓“内枝外叶”的雕刻方式。这种雕刻方式竟是藻饰堆砌、层次重叠、柱身回硕、线条纷杂的结果,并且蔚为一种现代时尚。

(四)清代雕花石柱类型以龙柱为主,一柱一龙。日据时期出现一柱一凤,如台北保安宫大正八年(1919年)的凤凰柱即是重要的例子。一柱二龙或一柱二凤,甚至九龙柱与龙凤柱,都是现代的产物。安平妙寿宫道光十六年(1836年)的蝙蝠柱,万华龙山寺大正十三年(1924年)的人物柱,皆属全省罕见的案例。

(五)清代台湾初期石雕龙柱的造型为单龙婉转盘绕圆柱,姿态优美;龙头较短,吻部较圆,闭嘴而下领伏贴柱身,鬃发与双角往后平伸,不失威仪;附属饰物只有浅刻云朵,半圆火珠,整体线条简洁明朗。如台南开基天后宫与海安宫的龙柱,正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作。

乾隆、嘉庆年间的龙头逐渐高昂,云朵凸起,吻合伸长,嘴势张开,爪下出现小小的波浪与山石,似乎龙自海中上升。如新港水仙宫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与台南普济殿嘉庆二十三年(1818年)的龙柱,正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作品。淡水福佑宫嘉庆元年(1796年)与台北保安宫嘉庆十年(1805年)的龙柱皆采用八角柱,点缀八仙,透雕须与脚,成为区域性不同的雕刻手法。淡水郸山寺两对道光三年(1823年)的龙柱分作圆形与八角形,则再次印证了台北地区柱身的多元变化。

道光年间(1821-1850年)的龙头与吻部再度拉长,脱离柱身愈多,气势愈加轩昂;凸眼、高鼻、髻发、耸山与卷浪,构成强而有力的画面。如彰化孔子庙与台南大天后宫的石雕龙柱,正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作品,而后者柱头雕饰的覆莲则为少见的题材。

台南天坛咸丰五年(1855年)的龙柱己有小龙跃出禹门(即龙门),三条鲤鱼奋力跃上柱身;同治元年(1862年)的龙柱山石叠砌,雕法清楚,波涛环涌,纹理有序,小龙翻滚于浪中,八仙呈祥献瑞于柱身。兴济宫同治十年(1871年)的龙柱八爪分别掌握宝珠、犀角、琴、书、剑、葫芦、蒲扇、灵芝等吉祥八宝,又雕饰双钱(同治通宝)与笔锭,喻意文财双全;鲤鱼曲身自浪花中跃起,喻意鲤跃龙门;鬃发、鳞片、火光层次分明,刻画细腻。此时期的作品开始出现丰富的龙柱装饰题材,引领清末以来浓厚装饰的趋势。

日据时期龙柱嘴呈尖长锯状,尾部弯曲多折,柱身八角,并饰八仙,线条己显拥促而不顺畅。如台南台湾府城陛庙与彰化元清观昭和十二年(1937年)的龙柱,正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作品。湾里万年殿昭和七年(1932年)的凤凰柱则是新兴的题材,柱身浅刻花草,透雕凤凰与仙鹤孔雀、鹭鸳、喜雀、鹦鹉、猫头鹰、燕、鹰、鸽等飞禽,其中凤凰柔美,百鸟朝拜,牡丹盛开,花团锦簇等,更增加“唐明皇爱牡丹,陈东初爱梅,陶渊明爱菊,周茂叔爱莲”等副题,己将花鸟与人物完美结合起来。

(六)综上所述,现代雕花柱因其具有极力夸张的透雕与装饰特点,所以显得容易辨识。如雕三十六官将嫌少,要一百零八好汉才够看;雕百鸟百花、虾卒蟹兵与龟将,也要一一俱全。还有喜树万皇宫与安平观音亭的龙柱,甚至出现美人鱼半裸、蚌壳精暴露两点的画面,忠实地反映了现代“解放”的风气。台南良皇宫的凤凰柱下置石狮,则更形成奇怪而又大胆的组合。

台南妈祖楼的铜铸龙柱与凤凰柱金光闪闪、官将杂沓、花鸟众多,洗石子龙柱与凤柱神采奕奕、色彩缤纷,这都是现代文明的产物。比较万华龙山寺铜铸龙柱的蟠龙修长、神仙丰姿,不难看出由简洁走向繁复的潮流。(图4)   

结语

石坚不朽,典雅的雕花柱流传千古。民间无知,艳丽油漆涂抹其上,遮蔽了由于雕刻、打磨、塑造所形成的色泽反差的美感;尤其油烟密布,熏人染柱,层层覆盖岁月沧桑的痕迹。石脆易刻,镂空的雕花柱枝干交错,民间乏识,花鸟、官将遭受破坏,以致断手断脚,缺头缺身,只好围上铁笼保护,但依然无法抵挡公德心的泯灭。

一对雕刻精致的石雕龙柱,引人欣赏,回味无穷;一排透雕杂乱的对柱,令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三峡祖师庙四周环列众多透雕镂空石柱,用以壮大观瞻、表现工艺,却是气势逼人、拥挤不堪,了无流畅可言。

放眼今日台湾寺庙装饰,己到“无处不雕、无处不绘”的地步,其浮华庸俗的风格流露无遗。面对今日古雕花石柱、石雕龙柱、凤柱、各种文化柱等的演变,感叹之余,留下的唯有无限的文化省思!

电话咨询
135-8216-1651
微信咨询
扫一扫快速获取报价
返回顶部